理大考古隊在經過將近兩個月的研究及碳化放射性鑒定系統的核對後,證實檳州威北區的瓜革巴 (Guar Kepah),在6000年前,就已經有人類在當地居住的跡象。這是繼國大考古隊去年底在肯逸湖美華洞穴(Gua Bewah)發現一座保存完好的中石器時代(約1萬1000年前)的早期墓葬以來,大馬考古學界的另一重大發現。
事實上,早在1840年,英國殖民地政府於瓜革 巴便發現數座以蚝殼堆成約18呎高的古墳,並挖走約40具骨骸,如今這些近200年前出土的骨骸去處已不可考;但理大考古隊是根據英殖民政府留下的記載跟 進挖掘,發現當地有約6000年前人類用過的各種石器陶瓷器碎片、人骨及貝殼類。由於其中兩座古墳已經全毀,其他相關的遺物已不可能尋獲。從理大考古隊在 此地區挖出大批陶瓷器碎片,可能屬於唐代文物,顯示馬來半島於1000餘年前即與中國大陸發生極密切的文化關係;當然,其中的開採挖掘尚在起步階段,出土 的文物還須透過正確的整理研究,才能具體說明馬來本土與中原文化的關係。例如在唐代,馬來半島即有漢族移民,或者是在唐代,馬來半島的居民透過進步的交通 與中國大陸進行十分頻繁的海上貿易。這些結論尚須經由縝密的學術研究才能找出,但不論結果是甚麼,畢竟這些已出土或尚待出土的文物都有厘清歷史的重大功 用,保留這塊土地作為學術使用是必須的。
理大考古隊上述重大發現,已使較早時發現的布秧谷(Lembah Bujang)文明更推前了4000年,更印證了霹州玲瓏武吉武農(Bukit Bunuh)發現數萬年前的手斧,當時就有人類居住在馬來半島。
接下來最為迫切的工作是,如何保留這個千年古蹟作為學術研究用途。首先,中央與檳州政府應宣佈 上述地點為古蹟保護區,週遭的任何發展計劃也應暫緩,待考古隊進行更廣泛的挖掘與研究。以瓜革巴的遺蹟而言,它佔地並沒有廣大到影響到其他發展計劃,何況 以現代的科學技術,任何大規模的變更設計都可以克服,而歷史上發生的事實,是確然不可以被改變的。基於這一點,我們要尊重這個絕對不可能重來的歷史,維護 它的完整性。
其次,現在環保觀念是以自然環境為主,顯然忽略了人文環境的維護,這種不平衡的看法與做法,也 會造成失誤。當然,我們絕不應忽略自然保護的重要性,但要強調的是,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同樣重要,人文環境一被破壞,將容易造成社會凝聚力消失,與人心的 渙散,其所形成的危機,不比自然生態的失衡為小。嚴格說來,環保的定義,應該包含自然與人文環境的保護,二者不可偏發。妥善維護遺蹟正好可以為這個觀念作 一正確的註腳。
在考古隊先後發現先民遺址後,政府應重視大馬的人文建設。在人文建設百廢得舉的時候,祖先留下 為數不少的人文材料,應該刻意保護,千萬不能隨意損毀、破壞。多年以來,民眾物質生活是富足了,但相對的是精神生活的空虛。所以整個社會,在內在的體質上 有逐漸朝向異質方向行進的趨勢。糜爛的生活、頹廢的意志、鬆懈的警覺心是具體的寫照。
重建社會價值,應該排入政府施政的重點。但由政府領頭的維護古蹟的工作,往往容易流於形式,而 在實際內容上大打折扣,例如馬六甲州政府將古堡城牆的挖掘工作交由承包商處理便是一大敗筆。所以政府要重建社會價值,最好的方法,就是尊重人文,讓人文自 主的生命有發展的空間,無須作過多的干涉;此不僅是因為這些出土的文物有補於舊史之不足,而更重視的是政府與社會對文化的態度。
星洲日報/社論‧2010.02.23
溫度日記 APP:用柔美的手繪插圖來療癒你的心、豐富你的手帳日記!(Android、iOS)
2 months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